杨永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以及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台湾大学名誉教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荣誉院长,现任SCI期刊《国际结构稳定和动力》(IJSSD)主编。杨永斌院士荣获多项荣誉,包括ASCE Fellow、Nishino Medal、Zienkiewicz Medal、重庆市杰出英才奖、李国豪原创桥梁技术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ASCE大中华区“终身成就奖章”等。
本次座谈会由福州大学数字福建空间规划大数据研究所教授李万凯老师主持,除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永斌老师,另外邀请福州大学张远翼老师、彭琳老师、陈颖老师、陈仕晟老师、杨艳老师、陈康明老师,以及重庆大学王志鲁老师参与本次会议。
首先,李万凯教授介绍福州大学智慧营造实验室的整体研究方向及其建设成果。实验室致力于将人工智能(AI)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于智慧营造各个研究领域,推动包括低碳零碳建筑构件、建筑能源管理、智能家居管理、智慧空间规划、古建筑监控与防灾及面向无人驾驶时代的城市设计等多个领域的智慧化转型。当前,实验室正聚焦于提升AI云服务平台与大模型库、知识库的整合效能,积极推进将数字化、⽹络化、边缘运算等基础信息技术,纳入实验室研究体系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其次,李万凯教授详细汇报无人驾驶时代城市设计实验室的工作。他指出,当前城市设计面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来临主要挑战包括自动车传感器局限性和人身安全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实验室提出通过构建微缩模拟系统进行实验,以提升智能车辆的决策能力和适应性。这一方法旨在为现有城市交通设计和建设规划的更新提供政策模拟建议,助力于无人驾驶技术在未来城市设计及交通建设的稳健、安全且高效发展。
随后,陈颖老师就古建监测与防灾安全实验室的初期进展进行汇报。重点是利用数据采集、结构监测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保护修复古建筑。运用构建数字模型评估模式,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对于建筑损害部分进行分析及研拟定点加固方案,通过传统工艺匠人工作流程的数字化,以机械手臂模拟、3D打印、古建材料分析、古建模型数据库、古建施工知识图谱等技术,达成古建筑技艺、传统工法与修复的永久保存,促进现代技术与古建筑技艺的深度融合。
最后,杨永斌院士高度认可实验室研究方向及目前研究成果,并对AI技术的应用范畴进行深入分析。他指出,在非敏感科技领域,AI应用广泛且前景广阔;然而,在涉及敏感科技领域时,其应用则受到诸多限制。一旦触及敏感科技,技术封锁和数据安全问题将变得尤为突出,因此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实验室的前沿研究,应尽早布局。
在此次座谈会中,我们见证智慧与创新的激情碰撞,为福州大学数字福建空间规划大数据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开启新的篇章。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智慧营造实验室与AI技术的结合,致力于构建更加智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